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,四方争看击
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,四方争看击。宋代。苏轼。 何处觅新秋,萧然北台上。秋来未云几,风日已清亮。云间耸孤翠,林表浮远涨。新枣渐堪剥,晚瓜犹可饷。西风送落日,万窍含凄怆。念当急行乐,白发不汝放。
[宋代]:苏轼
何处觅新秋,萧然北台上。
秋来未云几,风日已清亮。
云间耸孤翠,林表浮远涨。
新枣渐堪剥,晚瓜犹可饷。
西风送落日,万窍含凄怆。
念当急行乐,白发不汝放。
何處覓新秋,蕭然北台上。
秋來未雲幾,風日已清亮。
雲間聳孤翠,林表浮遠漲。
新棗漸堪剝,晚瓜猶可饷。
西風送落日,萬竅含凄怆。
念當急行樂,白發不汝放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宋代:
陈瓘
三年为吏住东滨,重到江头照病身。
满眼碧波输野鸟,一蓑疏雨属渔人。
三年為吏住東濱,重到江頭照病身。
滿眼碧波輸野鳥,一蓑疏雨屬漁人。
元代:
吴镇
舴艋为舟力几多。江头云雨半相和。殷勤好,下长波。
半夜潮生不那何。
舴艋為舟力幾多。江頭雲雨半相和。殷勤好,下長波。
半夜潮生不那何。
宋代:
俞桂
火老金柔暑告残,乘凉正好望西山。
秋声来处无寻觅,只作窗前竹叶间。
火老金柔暑告殘,乘涼正好望西山。
秋聲來處無尋覓,隻作窗前竹葉間。
:
刘摰
槲林秋叶青玉繁,枝间倒挂秋山猿。古面睢盱露瘦月,氄毛匀腻舒玄云。
老猿顾子稍留滞,小猿引臂劳攀援。坐疑跳踯避人去,彷佛悲啸生壁间。
槲林秋葉青玉繁,枝間倒挂秋山猿。古面睢盱露瘦月,氄毛勻膩舒玄雲。
老猿顧子稍留滞,小猿引臂勞攀援。坐疑跳踯避人去,彷佛悲嘯生壁間。
:
弘历
密点还疏点,冰心复水心。被田同畅悦,助景好探寻。
入沼无痕化,推篷有冷侵。不知谁戴氏,仿佛泛山阴。
密點還疏點,冰心複水心。被田同暢悅,助景好探尋。
入沼無痕化,推篷有冷侵。不知誰戴氏,仿佛泛山陰。
唐代:
皎然
岂谓江南别,心如塞上行。苦云摇阵色,乱木搅秋声。
周谷雨未散,汉河流尚横。春司迟尔策,方用静妖兵。
豈謂江南别,心如塞上行。苦雲搖陣色,亂木攪秋聲。
周谷雨未散,漢河流尚橫。春司遲爾策,方用靜妖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