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ì fèn
注音一ˋ ㄈㄣˋ
繁体義憤
⒈ 基于正义公理激发的愤怒或对非正义的事情引起的愤慨。
例满腔义愤。
英righteous indignation;
⒈ 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。
引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:“汉 室中微, 王莽 篡位,士之藴藉义愤甚矣。”
清 龙启瑞 《粤西团练辑略序》:“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,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。”
毛泽东 《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》:“虽然对于这些坏人坏事有一些了解,但熟视无睹,不引起义愤。”
⒈ 出于正义的愤怒。
引《红楼梦·第六〇回》:「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,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,便不顾别的。」
近愤怒 气愤
1., 听到歹徒杀害孩子,人们义愤填膺,纷纷要求严惩凶犯。
2.面对敌人屠杀刘胡兰的暴行,乡亲们个个悲痛欲绝,人人义愤填膺。
3.郭威和众多将领是激于义愤前来清君侧的,本意就是除掉挟持天子擅杀大臣的几个佞幸,结果奸党走投无路之余居然还弑君,真是罪大恶极啊……
4.对奸夫淫妇的道德义愤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,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要当武松,去上门追杀铜须。
5., 这个犯人的罪恶罄竹难书,群众对此义愤填膺。
6., 书中精彩的故事,有时让我捧腹大笑,有时让我号啕大哭,有时让我义愤填膺,有时让我拍手称快。
7., 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义愤填膺,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。
8., 听了乡亲们的控诉,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,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。
9.当割让*弯的消息传来,*弯人民奔走相告,义愤填膺。
10., 敌人要抢走人民的粮食,大家义愤填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