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能扛鼎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扛: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。鼎:三足两耳的青铜器。形容气力特别大。亦比喻笔力雄健。
出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
例子昔人评米元晖画云:虎儿笔力能扛鼎,五百年来无此君。(清 顾复《平生壮观 米芾》)
基础信息
拼音lì néng gāng dǐng
注音ㄌ一ˋ ㄋㄥˊ ㄍㄤ ㄉ一ㄥˇ
繁体力能摃鼎
感情力能扛鼎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金戈铁马(意思解释)
- 物阜民安(意思解释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仰屋著书(意思解释)
- 极重不反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鱼死网破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共为唇齿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胆大心小(意思解释)
- 千真万确(意思解释)
- 精兵强将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意惹情牵(意思解释)
- 神不知鬼不觉(意思解释)
- 踵趾相接(意思解释)
-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(意思解释)
- 饱学之士(意思解释)
- 广开言路(意思解释)
※ 力能扛鼎的意思解释、力能扛鼎是什么意思由词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 
|---|---|
| 重整旗鼓 | 重:重战;整:整顿;整治;旗鼓: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;用以代表军事力量。比喻失败或受挫后;重新整顿组织力量;准备再干。也作“重振旗鼓”。 | 
| 条条大路通罗马 |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,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。 | 
| 定时炸弹 | 由计时器控制、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。比喻潜伏的危机。 | 
| 目光短浅 |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| 
| 彬彬有礼 | 彬彬: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。形容文雅而有礼貌。 | 
| 长江后浪推前浪 |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 | 
| 断断续续 | 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。 | 
| 言而无信 | 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 
| 有权有势 | 势:地位和权力。既有权力,又有地位。 | 
| 飞檐走壁 |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 | 
| 海底捞月 | 也作“水中捞月”、“海中捞月”。捞:捞取。从海中捞月亮。形容做事白费力气;根本达不到目的。 | 
| 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 
| 理直气壮 | 直:正确、合理、充分;气壮:气势旺盛。理由正确、充分;说话的气势就很盛。 | 
| 错落有致 | 致:别致;有情趣;错落:参差交错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;但却极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 | 
| 散带衡门 |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| 
| 知往鉴今 | 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| 
| 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 
| 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 
| 通时合变 |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 | 
| 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 
| 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 
| 满面春风 | 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 | 
| 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 
| 魂飞天外 |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。形容惊恐到极点。 | 
| 精兵强将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 | 
| 致知格物 | 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 | 
| 意惹情牵 | 惹:引起。牵:牵挂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。 | 
| 古来今往 | 从古代到现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