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a>成语词典生而知之生而知之的故事

生而知之的成语故事


生而知之

拼音shēng ér zhī zhī

基本解释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。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。

出处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’”


生而知之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大思想家孔子被人们认为天生的聪明,自从娘胎里出来就能对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知、无所不晓。学生把这种说法告诉孔子。孔子说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,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研究才会懂得那么多的道理的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生而知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倾家荡产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》:“货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倾家竭产。”
朝思暮想 宋 柳永《倾杯乐》词:“朝思暮想,自家空恁添情瘦。”
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听人家,像他这样大名鼎鼎,还怕有不晓得的。”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残花败柳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,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,指望生则同衾,死则共穴。”
满腹经纶 明 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》:“论英雄何必老林泉?满腹经纶须大展,休负了苍生之愿。”
形神不全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选则禄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
诛求无度 《旧唐书·于頔传》:“擅兴全师,僭为正乐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杀戮不辜,诛求无度,臣故定谥为厉。”
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遁世离俗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