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善其身的成语故事

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
基本解释善:弄好。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。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。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
独善其身的典故
战国时期,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。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。孟子说:“尊崇儒道,乐于仁义。君子为人,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,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,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,自得其乐,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独善其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皆大欢喜 | 《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期颐之寿 | 《南齐书·禇炫传》:“使渊作中书郎而死,不当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颐之寿。” |
因材施教 | 《论语 为政》子游问孝、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:“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 |
捻神捻鬼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 |
空空荡荡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 |
体恤入微 |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 |
零光片羽 | 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 |
箪瓢屡空 |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 |
长江后浪推前浪 |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,岁月匆匆。 |
南辕北辙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