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子野心的成语故事

拼音láng zǐ yě xīn
基本解释狼子:狼崽子;幼小的狼;野心:野兽凶残的本性。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。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。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子文曰:‘必杀之。是子也,熊虎之状,而豺狼之声,弗杀,必灭若敖氏矣。’谚曰:狼子野心。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
狼子野心的典故
春秋时,门子文和门了良两兄弟在楚国做官,子文是令尹,子良则是司马。子文有一个儿子名叫子扬;子良也有一个儿子叫子越。子越出生的时候,子文对子良说:“这孩子壮得跟山林里的老虎和熊一样,哭起来却像豺狼在哀嚎,现在他的年龄虽然还很小,可是狼的孩子虽然很小,但是凶猛的性格以及野心仍然很大,将来长大恐怕不会是个温和的人。我看子越是匹狼,必须狠下心杀死,否则我担心我们家族的人会因为他而有伤亡。”但是哪有父母忍心杀害自己的小孩?,因此子良说什么都不肯杀死自己的孩子。子文见子良不听自己的劝告,便对家里的人说:“将来子越如果当了大官,你们一定要尽早离开楚国,不然会有灾难。”
子文死后,他的儿子子扬继承作了令尹,子越也作了司马。子扬没有听父亲的告诫,继续待在楚国作官。而子越一当上大官,就暴露出政治野心,他忌恨子扬的官位比自己大,于是暗中派苏贾杀了子扬,自己当上令尹,不久又将苏贾杀死。后来,子越的野心越来越大,甚至想叛变当国君,于是就领兵造反,结果不但没有成功,反而被楚王派来的大批军队打败,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。这个时候,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“狼子野心”,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子文的劝告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狼子野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徘徊观望 | 孙中山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:“至袁氏今日,势已穷蹙,而犹徘徊观望,不肯自归于失败。” |
勤俭节约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一章:“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,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。” |
没颠没倒 |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,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,对官司不分个真假,辨个清浊。” |
晕头转向 |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 |
空费词说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计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,未必能行,使仆空费词说耳!” |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 |
沤沫槿艳 | 《太平广记》第351卷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沫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 |
鱼死网破 | 《杜鹃山》第五场:“他就是张网捕鱼,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。” |
信以为真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 |
室徒四壁 | 《魏书·阳固传》:“居官清洁,家无余财,终殁之日,室徒四壁,无以供丧,亲故为其棺敛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