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a>成语词典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故事

三心二意的成语故事


三心二意

拼音sān xīn èr yì

基本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;犹豫不定。常指不安心;不专一。

出处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争奈是匪妓,都三心二意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三心二意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三心二意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卵与石斗 汉 焦赣《易林 艮之损》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。”
新仇旧恨 唐 韩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旧恨真无奈,须就邻家瓮底眠。”
体恤入微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气充志骄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遂合诸侯于嘉陵,气充志骄,淫侈无度。”
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唯物主义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