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身辱志的成语故事

拼音qū shēn rǔ zhì
基本解释屈:降低。降低自己的人格,改变自己的心志。
出处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昔居天上兮,珠宫玉阙。今日草莽兮,事何可说。屈身辱志兮,恨何可雪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屈身辱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屈身辱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上气不接下气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 |
不正之风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坚强不屈 | 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 |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 |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 |
戒骄戒躁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 |
首身分离 |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 |
处之泰然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!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”宋 朱熹注:“颜子之贫如此,而处之泰然,不以害其乐。” |
四书五经 | 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 |
推三阻四 |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