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沸目赤的成语故事

拼音kǒu fèi mù chì
基本解释形容人情绪激动,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。
出处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言人之非,嗔目扼腕,疾言喷喷,口沸目赤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口沸目赤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口沸目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自暴自弃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 |
石枯松老 | 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 |
挺身而出 | 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,毫民赖是以济。” |
戒骄戒躁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 |
纵横开合 | 柯灵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,而笔锋所至,纵横开合,娓娓而谈,从历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。” |
患难与共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 |
打肿脸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 |
暮史朝经 |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 |
学而时习之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 |
疙里疙瘩 |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五回:“滋着一脸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领,腰系丝绦,疙里疙瘩,光着两只脚,拖一双破草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