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中钉的成语故事


眼中钉

拼音yǎn zhōng dīng

基本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、最痛恨的人。

出处《新五代史·赵在礼传》:“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。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‘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?’”


眼中钉的典故

五代时赵在礼曾任宋州(今河南商丘)节度使。他贪赃枉法,鱼肉百姓。宋州百姓受尽欺压,十分痛恨他。当他被罢免时,宋州人奔走相告,相互祝贺说:“眼中拔了颗钉子,真高兴啊!”不料不久他又官复原职,因他怀恨在心,对辖区的所有人,每人征收一千钱,称为‘拔钉钱’。宋州百姓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。

唐朝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带军不严。部将韦雍、张宗厚虐待士兵,又嗜好饮酒。常常喝到半夜才散。回去时前呼后拥,任意辱骂和驱赶街上的行人。遇到韦雍、张宗厚不高兴时,责骂士兵是“反贼”。

有一次,韦雍羞辱士兵说:“现在天下太平,你们能拉开二石的硬弓,还不如认识一个‘丁’字。”后来,朝廷送来一百万贯钱犒赏士兵,张弘靖从中克扣了二十万,只拿出八十万分给大家。士兵们和百姓终于一齐拿起武器,杀死了韦雍和张宗厚。软禁了张弘靖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眼中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十全十美 清 陈朗《雪月梅传》:“贤侄出门也得放心,岂不是十全十美。”
流离琐尾 《诗经 邶风 旌丘》:“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”。
逍遥法外 南朝 梁 萧统《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
罗掘一空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
盲人说象 元 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
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礼废乐崩,追修经术,以达王道,匡乱世反之于正。”
回光反照 元 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阳台雾锁,楚岫云遮,弃死归生,回光返照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清·张岱《与祁世培》:“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,缅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区别之也。”
归马放牛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