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目捕雀的成语故事

拼音yǎn mù bǔ què
基本解释遮着眼睛捉麻雀。比喻自己骗自己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》:“谚有‘掩目捕雀’。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况大国之事,其可以诈立乎!”
掩目捕雀的典故
东汉后期,宦官与外戚争夺朝廷的统治权的斗争十分激烈,外戚何进掌握朝政,他想秘密调董卓进京消灭宦官的势力。何进的主簿陈琳认为行不通,就像掩目捕雀一样,万一失去控制就会失去主动权。何进不听陈琳的劝告,结果被宦官所杀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掩目捕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全科人儿 | |
瓮中之鳖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头之上。” |
罗掘一空 |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 |
当仁不让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 |
存而不议 |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 |
杨柳依依 | |
大包大揽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四章:“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,大包大揽地说:‘这个小姑娘,跟我投缘分。’” |
简明扼要 | 毛泽东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:“讲话、演说、写文章和写决议案,都应当简明扼要。”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极重不反 |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