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默默无闻 默默:没有声息;闻:出名。无声无息;不为人知。
纸老虎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。
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
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
离经辨志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
一视同仁 视:看待;仁:仁爱。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亲疏。
反求诸己 诸;之于的合音;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。
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
香销玉沉 香、玉:美女;销:通“消”,消失。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。
材轻德薄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
屈指一算 屈:弯曲。扳着指头一算。
简明扼要 扼要:抓住要点。简单明了;抓住要点。
鬼瞰其室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,将祸害其满盈之志。
毁于一旦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
必由之路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
之死靡二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己溺己饥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偶一为之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
鸿儒硕学 鸿儒:大儒;硕学:有很多学问的人。泛指学识渊博、造诣很深的学者。
吉光片羽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;吉光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;毛皮为裘;入水数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。
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
斗水活鳞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
珠还合浦 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
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
昏聩无能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
末大必折 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
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